探索能力可以改變世界,別讓“主動探索”成為中國孩子的稀缺能力
發布時間:
2020-09-01
6182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
家長們應該都經歷過,
他們讓人哭笑不得的“拆家”行為:
新買的玩具玩了一天,就拆的七零八落;
汽車、遙控器的電池永遠會被翻出來;
更別說沙發和木地板,
到處都是孩子任意發揮的藝術畫作……
不能打不能罵,孩子“拆家”,怎么辦?
首先要搞清楚:
究竟是什么原因觸發了孩子
這些帶有“破壞性”的舉動。
1、好奇是探索的第一步
“拆家”是孩子探索事物的黃金時期。
拆卸玩具、涂改白墻等行為說明孩子開始對身邊的事物表示出了好奇心理,對一些未知的顏色、構造、原理充滿求知欲。
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,好奇心,就是對自已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碰到等各種感覺器官接到的信息覺得奇怪,而去探索的心里歷程。
好奇心好像很普通,但是它也是一種超能力。
好奇心可以使人類去做連自已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正是有了好奇心,人類才得以發展和進步,成為地球的主宰者。
好奇心也是激發孩子求知欲的原始動力,對世界好奇則是孩子們學會主動探索的第一步。
所以,在孩子“粗魯”探索的時候,也是他們正在用雙手感知世界、構建自己頭腦王國的時候,我們應該保護好孩子們這種主動探索世界的好奇心。
2、不要阻止孩子玩樂
一說到讓孩子玩樂,家長們大都是拒絕三連。甚至巴不得,把任何影響孩子學習的游玩都扼殺在搖籃里。
“別玩積木了,快去背幾個單詞”
“有這個時間給芭比娃娃做發型,不如去做張卷子”
“去游樂園?不行,你上次考試都退步了”
……
玩,真的有這么嚴重嗎?其實不是,愛玩的孩子恰恰更聰明。
如果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那玩具就是孩子的第一個朋友。
每個人小時候都有貪玩的基因,愛玩樂和學習并不對立。
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本科新生部主任的朱莉·萊斯考特-海姆斯,用她歷時10年的觀察,給有志于到世界一流大學深造的學生的家長們提出了8條建議,其中第一條就是「給孩子自由玩耍的時間」。
美國兒科學會的研究也表明:
無組織、無計劃的自由玩耍會讓孩子受益無窮,它有助于孩子變得具有創造性,發現自己的激情所在,發展解決與他人和諧相處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。
愛玩是孩子的天性,不讓孩子玩,無異于抹殺孩子的天性,砍斷他探索世界的道路。
3、探索能力的重要性
探索是孩子涉獵豐富知識、提升多種能力的有效途徑,培養孩子的主動探索能力有助于不斷刷新他們對于世界的認知。
成長階段,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出現過下述問題:
學習被動,爸媽要求做作業才做作業,老師催著背書才開始背書,不會自己主動學習和思考;
學習半途而廢,即使對一件新事物好奇,但是還沒找到答案可能就會放棄,對某一知識不會深入探究,缺少鉆研的勁頭;
……
學習缺乏主動性、持續認知世界的能力欠缺,這些其實都是主動探索能力較弱的表現。
對孩子們來說,學到知識固然重要,但是比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,探索新方法、新思路。
4、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索能力?
學習的樂趣在于不斷探索未知領域,別讓“主動探索”成為中國孩子的稀缺能力,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有權利以自己的視角認知和解讀世界。
如何激發學生探索能力呢?除了日常的玩樂,還要正確選擇適合孩子學習的課程。
如奇思妙想玩轉發明課程,為了激發和培養孩子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,我們在發明教學中,帶孩子在課堂上玩旅行冒險游戲,從海南的海水萌生了發明救生書包的創意,從新疆的沙漠想到了儲水傘的創意……從地球的這個角落到那個角落,孩子們邊玩邊寫,大腦進行了無窮想象與創造。
借助趣味化的課程設計持續讓孩子對周圍的事物、現象和活動產生好奇心理。在此過程中,孩子們提出問題的能力、信息整合能力、科學觀察和實驗能力、科學思維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升。
奇思妙想從不倡導學生運用一個既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,而是強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技巧和能力。
面對科技的迅速發展,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,挑戰大于機遇,在不遠的未來,孩子們或許需要不斷升級個人探索能力才能跟上這個時代。探索能力可以改變世界,別讓“主動探索”成為中國孩子的稀缺能力
返回列表